第(2/3)页 没由来的,楚徽的手微颤起来。 这他还真没有想到。 针对于中枢层面,他所想到的是自家皇兄这样做,是在给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等一应有司一个震慑,以叫他们知晓一点,牵扯到军务层面的事,御前既已决断,那就不是你们该去插手干涉的。 可自家皇兄想的明显更深远。 “长寿,那你觉得在这套涉北体系问世下,会对中枢,对社稷存有哪些可能有的纰漏与隐患吗?” 楚凌接下来的话,让楚徽从思绪下回归现实。 楚徽眉头紧皱的思索起来。 见楚徽如此,楚凌没有出言催促,楚凌平静的看着楚徽。 在皇嗣没有诞下前,对于楚徽的培养,楚凌是不能放松的,而有了皇嗣后,作为楚凌认准的王大臣,对于大层面的政治敏锐与嗅觉,楚徽是必须要具备的! 不具备这些,王大臣这一位置,楚徽就做不好!! 至于说楚徽生出别的想法,楚凌从来都没有考虑过,只要他表现得足够强势与英明,身体没有任何问题,楚徽就是皇权的左膀右臂,而非是皇权的摧毁者。 “臣弟有一些想法,就是不知对否。” 在沉吟了许久,楚徽才谨慎的开口。 “说说看。” 楚凌露出鼓励的神色,“这里没有外人,只有咱们哥俩在,说错了也不要紧。” “要是纰漏与隐患,臣弟觉得军屯,边榷是最有可能的。” 楚徽不再犹豫,讲出了心中所想,“臣弟不知皇兄想在涉北之地,究竟定下多少戍边军规模,但是想减轻中枢的负担与压力,于三大将军府、十八杂号将军府、三十六驻防校尉府新置各级军屯,这所辖军屯规模必然不小。” “即便出任各级军屯官人选,是由御前进行委派任命的,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也增强了中枢对边陲的掌控。” “但是我朝今下的北疆,向外增扩的实在太多了,臣弟担心天高皇帝远下,长此以往下去的话,是否会催生出一些不好的事?” 讲到这里时,楚徽眼神有些闪烁,到嘴边的话没有讲出来。 “比如拥兵自重?比如藩镇割据?” 楚凌微微一笑道。 楚徽低下了头,没有说话,但他的举止却无声表明了他的看法。 “长寿能想到这点,朕很欣慰。” 楚凌脸上笑意更盛,“没有一项制度的拟定及问世,是能够做到绝对完美的,是能够从一始终的。” “所以制度的出现,只能在一定周期内,在某一领域或层面下,发挥出对应的作用,时间久了,非但不能再解决先前所遇问题,甚至会滋生出新的问题与麻烦。” “而针对于长寿所提之事,朕能想到的是两方面的制衡,其一增强对军中监察,特别是边陲一带的,毕竟距离中枢太远了,长寿有句话说的好,天高皇帝远下,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,好的,坏的,都有可能。” “其二,针对于军屯这一块儿,并非是定制定例,随着在北防线的不断北推,军屯会转为民屯,转为官田,转隶到新设府县管辖,等到北虏这等强敌,被我朝彻底解决,则军屯在北会被逐步削减,当然削减不代表取缔,到时会有另一套体系出现,即建设卫戍!” “建设卫戍?” 楚徽生出疑惑,这是他没有想到的。 “没错。” 楚凌点头道:“在朕的定义下,建设卫戍是准军事的地方体制,你可以将其视为界于两者间的,而这是直属中枢控辖的,包括任免,晋升等等,这是需要中枢出面敲定的。” 还能这样啊。 楚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。 真要这样做的话,那他担心的,或许会小范围的出现,但绝不会大范围的出现,而前者对中枢,对社稷的冲击是有限度的。 楚凌继续下一个话题,“至于边榷,长寿担心的,是涉北统兵将校增多了,戍边军队规模多了,难保有人不会从中以权谋私吧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