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建设社会文明、促进社会和谐-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强化预防治本,健全预警应急机制,加大监管执法力度,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,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

    “一票否决”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。推动建立行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、化解和管控制度,确保行业发展与公共安全同步推进。

    实施食品安全战略,用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,确保人民群众

    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切实加大投入,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,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。

    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着眼于提升整体效能,推进立体化、信息化,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,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,保护人民人身权、财产权、人格权。

    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。统筹城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,努力实现城市安全运行。

    以

    “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”为目标,深入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。

    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,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

    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人是社会的主体。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,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、安定和谐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。

    党的十九大提出,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。

   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,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,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建设,激励人们向上向善、孝老爱亲,忠于祖国、忠于人民。

    弘扬科学精神,普及科学知识,开展移风易俗、弘扬时代新风行动,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。
    第(2/3)页